查看原文
其他

八一八新提名的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林一五 林一五议时 2022-08-11





8月20日,拜登宣布,提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出任新一任美国驻华大使。如果一切顺利,伯恩斯将于今年底赴中任职,结束美国驻华大使职位空缺一年多的状态。


这个周末,中文互联网上关于伯恩斯的评论报道已经不少了,我看过的就有《新京报评论》上徐立凡先生的《已罕见空缺10个月,美国新任驻华大使为何是他?》、《寰宇全世界》里台湾前“外交官”介文汲先生的评论、凤凰卫视王冰汝女士在其公众号介绍伯恩斯的短视频、《中国新闻周刊》上的《伯恩斯获提名驻华大使:缺乏中国经验,但他是职业大使而非政客》等等。各位作者对伯恩斯是谁以及他将怎样履职等问题各抒己见,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今天我文章的前一部分会总结概述这些已有评论里的信息点,后一部分我会介绍一篇伯恩斯哈佛官网简历上提到的论文,前者是二手资料,后者是一手资料,从两个维度了解这位新任驻华大使。


首先来看伯恩斯是谁。



1956年出生于纽约的伯恩斯本科毕业于波士顿大学,研究生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年轻时在一个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NGO工作过一段时间,然后加入美国外交系统,在中东和非洲开启职业生涯。


伯恩斯在耶路撒冷待过,老布什时期负责过苏联(及之后俄罗斯)事务,曾是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中期他作为克林顿的特别顾问,领导对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其他脱离苏联独立的东欧国家的工作。


1995年到1997年,伯恩斯担任国务院发言人。之后他升任驻希腊大使。再之后是驻北约大使,是北约东扩的幕后推手之一。



作为职业外交官,伯恩斯一路做到国务院负责政治事务的次卿,即国务卿和副国务卿之下的三号人物。在做政治事务次卿时他主导了与印度的关于民用核协议谈判,推进了印度成为合法拥核国家的进程。他于2008年退休,理由是“家庭原因及想探索公职外的可能性”。


退休后的伯恩斯先是通过旋转门加入前国防部长科恩成立的专门为武器制造公司游说的科恩集团,担任顾问。稍后加入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担任外交和国际关系教授,教21世纪大国竞争。



关于伯恩斯是职业外交官而非职业政客、伯恩斯不是中国通、伯恩斯跟民主共和两党交情都很好、伯恩斯激烈反对川普、伯恩斯是拜登竞选团队的外交政策顾问、今天拜登与中国“要合作的地方合作、要对抗的地方对抗”很可能就出自伯恩斯之手、伯恩斯主张美国联合盟友围堵中国这些,上面提到的其他作者都已有论述。这里我想补充几点其他的。


第一,伯恩斯对欧洲事务的背景,包含有关俄罗斯和东欧的经验。在如今的中美竞争格局下,老欧洲和俄罗斯是举足轻重的第三方势力,新欧洲是英国脱欧后美国在欧盟寻找到的新支点,此时派伯恩斯到中国一线观察与搜集情报,无疑具有别样深意。


第二,不要忘了,伯恩斯还有印度、中东和非洲经验。印度现在和中美的关系,不用多说。中东,美国仓皇逃出阿富汗后,局势乱上加乱,中美俄大国角力看样子要有新变化。而非洲作为中国和老欧洲投资许多的大陆,美国一直垂涎欲滴。这些年《国家利益》、《外交事务》等政策杂志上关于非洲的文章虽然不多,但隔三差五一直没断过。


第三,伯恩斯是一个特别讲究“忠诚”的人。他在小布什政府内任职,就全力支持伊拉克战争。在斯诺登事件中,伯恩斯公开表达对斯诺登的“不喜欢”,因为“他去了中俄,是个叛徒”。



第四,结合以上三点,再联系到伯恩斯不是中国通、甚至不会说中文,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此次任命伯恩斯做驻华大使,沟通中美、准确传达信息的目的当然重要,但可能还在其次,更主要的目的大概是想让拜登外交政策的关键智囊能在“对手”第一线搜集情报,研判中国与欧洲、俄罗斯、非洲、印度等的关系,为美国的全球布局服务。这一点,多多少少跟我们这边将熟悉欧洲事务的秦刚先生派去美国接任大使,想的是一样的。



有媒体人员认为伯恩斯温文尔雅、善于演讲与交际,期待他会成为中美之间的润滑油,对此我持保留意见。一方面因为伯恩斯过去曾在中国核心利益香港、台湾、新疆等问题上发表过错误言论,另一方面就像上面说过的,拜登政府对华的不友善政策说不定就来自于伯恩斯,他的温文尔雅必然从属于他对美国“无可置疑的忠诚”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当下中美关系中大使能做的有限,伯恩斯首先还是要遵从白宫的意思,对此我也持保留意见。原因是,据说伯恩斯跟拜登及布林肯关系都不错,是能“直达上听”的,他不只是个大使,是个政策执行者,他很可能就是政策制定者之一。制定者亲自下场来抓执行,能做多少,还是需要再观察。



上面对伯恩斯这个人有了一点基本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挂在自己简历下的文章,第一手的论文资料可能比第二手的评论报道能带给我们更多信息,建立起伯恩斯更立体的形象。


我要说的这篇文章是2019年3月发表在外交政策协会下面《大决策(Great Decisions)》杂志上的《国务院和美国外交的现状(The state of the State Department and American diplomacy)》。



文章一上来先狠狠地吹了一波美国外交官,说他们“肩并肩地与美国军队一起结束战争、维护和平”,他们是“高度训练、会说多种语言、为了美国长期在国外居住与工作的人”,然后笔锋直转,说“今天的美国国务院正处在229年历史中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全都是因为“其与川普总统的关系”。

什么关系呢?伯恩斯抱怨川普让职业外交官“靠边站”,不仅缩预算,还不给职业外交官们升职,使得美国国务院乌烟瘴气。


为什么需要职业外交官呢?伯恩斯指出近些年美国军事力量在全球的收缩是事实,武力已经不再是面对诸多挑战的“正确工具”。“尽管军事力量将继续作为美国应对海外威胁的主要工具,美国也需要一个强大的、资金充足的、能力强的国务院来领导应对全球挑战,给美国人民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带来更好的机遇。”



伯恩斯花了很长的篇幅抨击川普政府的外交,讲的大多还是得罪盟友、随意退出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跟普京和金正恩走得太近的老生常谈,不过有意思的是,伯恩斯的炮火更多集中在川普政府的第一任国务卿、美孚石油CEO雷克斯·提尔森(Rex Tillerson)身上,对于继任的那位后来被一些美媒评为“史上最差国务卿”的蓬佩奥(《蓬佩奥有可能变得亲华吗?》),2019年的伯恩斯对这个“毕业于西点军校、当过CIA局长”的同志倒是客气许多,甚至带着一点期待与赞许,伯恩斯主要的论据是蓬佩奥结束了提尔森的人事冻结令,提拔了好几位职业外交官,比如戴维·黑尔(David Hale)、迈克·麦金利(Michael McKinley)等。“国务院的士气有所恢复。”伯恩斯这样写道。


伯恩斯提到了中国,这里也很有趣,伯恩斯的提法是美国国会缩减外交预算的同时,中国却愿意在外交上多花钱。总结伯恩斯谈中国的目的,就是四个字:国会,打钱。


伯恩斯回顾了国务院在美国历史中发挥过的光辉作用,并且在一通似乎委婉又略显曲折的梳理之后,得出了“美国最聪明的领导人都懂——美国的全球领导力需要一个全力支持、全面参与的国务院”的结论。



接下来伯恩斯谈到美国国务院的任务(mission)与价值(value)。这一部分伯恩斯谈了外交官的理想面貌:会多种语言、超越党派、是了解所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的专家伯恩斯尤其强调了“超越党派”这一点,举的例子是自己,篇幅还不短,细读十分有趣。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当地专家”这一点,并非知华派的伯恩斯被派到中国当大使,无疑是违反他自己的外交理念的,那为什么还要派他来?伯恩斯自己为什么接受?我觉得侧面可以佐证我上面的猜测:伯恩斯来华,可能更主要的潜在任务是在第一线评估中国与欧洲、俄罗斯、非洲、印度等的关系,伺机而动。


《现状》最后一部分是“前面的挑战(Challenges ahead)”。这一节里伯恩斯描述了他对国际局势的看法,他说“按绝对值计算,很难想象美国被中国或其他国家超越”,但“相对来说,美国和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因此,“美国将再也不能靠威胁和使用武力开路”,美国必须更多地选择外交方式处理问题


我自己刚读完伯恩斯的这篇《现状》时,立刻想起的是王冰汝女士采访伯恩斯哈佛的同事克尔曼教授时,克尔曼说伯恩斯讲过“外交就是用来谈的,谈总比打好”——这话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让人以为伯恩斯是个和平主义者,反对打仗。我觉得依照《现状》来看,伯恩斯其实并不反对打仗和威胁打仗,战争和外交都只是伯恩斯眼中谋取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而已,具体怎么选,要看怎样合算。



关于伯恩斯的资料其实不少,主要由于伯恩斯一直活跃在学界和传媒界,油管上他讲话的视频有一堆,此外他还固定每两周给报纸写国际关系分析的专栏。我找了其中一部分浏览了一下,最终决定还是重点介绍《现状》一文,因为《现状》是伯恩斯自己挂在简历里的,说明他自己应该比较满意,这篇文章比较集中的展示了伯恩斯这名外交老兵对外交的看法。


其实除了《现状》,伯恩斯哈佛官网简历上还挂了他的另一篇文章,阿斯彭研究所去年编的一本《为权力而战:21世纪的美中关系(The struggle for power: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的序言。伯恩斯是阿斯彭研究所战略组的执行主任。



序言里伯恩斯根据组稿的文章总结了中美之间的四大竞争:经济和贸易竞争、印太地区军事力量竞争、数字时代军事科技竞争以及意识形态竞争,这些表述大家其实都在各种场合都听过不止一遍了,我也就不赘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伯恩斯在序言中提了一个问题:我们美国人对中国挑战的分析是正确的吗?伯恩斯说《为权力而战》的作者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中国是在寻求推翻美国主导的秩序,所以主张“打回去”;另一派则认为中国在现今美国主导的秩序中是受益的,中国并不寻求推翻美国主导的秩序,但如果美国压迫太甚,反而会把事情逼成美国最不想看到的样子,所以美国对中国应该采取一种平衡的对策——合作与对抗并存


伯恩斯显然是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他引用同样支持后一种观点的哈佛Joe Nye教授的话说:“低估(对手)催生自鸣得意,高估(对手)带来惶恐不安——无论哪一种都会导致误判。”


这话说的是不错的,相同的态度我想正好可以借来审视伯恩斯:这位美国新提名的驻华大使,不是省油的灯,他并不是单纯带着和解之意而来的,不管是低估他还是高估他,都会是一种误判。


— END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